餐讯网

餐饮人的掌上宝典,让餐饮生意不再那么难!

打开

请假未获批离岗回家途中发生交通事故算工伤吗?(高院再审)

打开

8月1日起,重庆市餐饮、住宿业将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

打开

打上班卡后私自外出回公司途中被撞身亡是工伤吗?

打开

中国餐厅外卖能力榜,大陆品牌为何未能杀入前5名?

05月10日 餐饮老板内参 阅读721

做餐饮,为的无外乎最现实的三样:钱、规模、品牌。把品牌做起来,把规模扩出去,最重要的是把钱赚进来。

最近发布的《中国餐饮报告(白皮书2017)》显示,在最赚钱的外卖品牌前5强里,没有一家大陆品牌。

你辛辛苦苦忙半天,为啥钱都落别人口袋里了?这个问题,细思极恐。

1 蛋糕很大,可你吃不着    

当一部分外卖老板高唱“做外卖赔钱” “利润很薄” “给平台打工”的论调时,有调查数据出来说话了。《中国餐饮报告(白皮书2017)》显示,在2016年,外卖行业整体交易额达到1500亿+,餐饮业大概每挣10元钱,就有1元来自外卖。  

2016年,餐饮商家中有三成涉足外卖,而外卖行业入驻商家数已累计245万。当全国餐饮行业的增速为10%时,互联网餐饮的增长已经高达300%。

在美国,餐饮市场交易额有30%来自外卖,但中国目前连10%都不到,发展潜力可谓巨大。

可在中国这块巨大的蛋糕上,还有人表示尝不到甜?来看一份《外卖交易额TOP10》的统计:

统计显示:在最挣钱的10个外卖餐饮品牌中,前5席都是西式快餐,且无一大陆品牌。

是本土品牌能力不足还是中式快餐做不了外卖?难道中国人不爱吃中餐还崇洋媚外?

2 洋快餐凭什么能赚到钱?    

在讨论“洋品牌为什么行”之前,不妨先来逆向思维,看看“本土品牌为什么不行”。

对照这些“不满意”,再看看肯德基、必胜客、麦当劳、德克士这些洋品牌为什么行:

(1) 标准化程度高

对于标准化较高的西式快餐来说,菜品的稳定性比中式快餐要高得多,而菜品的稳定恰恰是决定一个品牌能否长远发展的重要指标。

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就曾说过,“不要追求把菜做的好吃,而要把菜做的统一” 。肯德基、必胜客、麦当劳、德克士这几个品牌无论在哪家吃,口味几乎没有差异。所以口味稳定上,洋品牌更“行”。

(2) 品牌给人安全感

品牌就是安全感。同类产品,价格一样的情况下,人们往往选择大品牌,因为无论是用料还是卫生,大品牌较小品牌来说都更有保证。

就比如一份披萨,小品牌的披萨也许会让人在下单前充满疑惑,但如果是一份必胜客的披萨,消费者就不会有太多顾虑。

(3) 布点多,辐射广

有实力的洋品牌往往也有很长的发展史,早期,它们完成了大规模铺店,每一个店面,覆盖周围多少人群,规划十分清晰。这就使得消费者在下单后能更快地收到外卖。

试问,在效率上,一二十家的连锁店怎么争得过上千家的连锁品牌?

(4) 外卖体系成熟

这些洋品牌还有个优势:开展外卖业务较早。

在其他小品牌还没有跨进“外卖”大门时,这些洋品牌已经完成了第一轮的调试,当别的品牌开始在外卖市场中摸索前进时,它们已能运转自如。看看必胜宅急送,就知道了。

3 本土外卖的发力点在哪?    

也许你会说,这个问题有啥可深究的,营业额高,不就是客单价高吗?

问题又来了:为什么消费者愿意为这些品牌的高客单买单?

内参君认为,根源有三:

第一,把QSCV做好,就是优势。

这是麦当劳很多年前制定的标准化执行的核心。至今依然是麦当劳、肯德基、必胜客们坚不可摧的优势。单单“把饭菜做得统一”这一样,就足以甩中餐很多条街。

然而,即使到了今天,大多数中餐在QSCV的路上才刚刚起步。而那些在标准化上觉醒较早、把某一方面做到极致的企业,都成了行业里的翘楚。

比如,西贝把Q(产品)做到了极致,海底捞把S(服务)做到了极致,外婆家把V(价值,性价比)做到了极致。同时,他们在其他三个方面,也都不差,这才铸就了品牌。

第二,回顾一下洋快餐在中国的路径:

当你还在做口味的时候,他们已经在做运营;

当你还在做单店的时候,他们已经在做规模;

当你开始做规模的时候,他们已经在做品牌;

当你还在赚差价的时候,他们已经在赚溢价;

当你的品牌意识觉醒的时候,他们已经在客群、营销、外卖各个方面花样创新……

有没有细思极恐?

仅仅外卖这件事,就足以打脸“洋快餐不行了”的论调。

第三,说到底,竞争到最后,消费者并不是为产品买单,而是为品牌买单,为品牌背后的一系列综合运营买单。

所以,别光埋头研究产品了,产品固然重要,但绝大多数中国餐饮人需要补课的,恰恰是产品之外的那些“基本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