餐讯网

餐饮人的掌上宝典,让餐饮生意不再那么难!

打开

请假未获批离岗回家途中发生交通事故算工伤吗?(高院再审)

打开

8月1日起,重庆市餐饮、住宿业将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

打开

打上班卡后私自外出回公司途中被撞身亡是工伤吗?

打开

又一家做茶饮的企业,号称拒绝模仿星巴克

02月21日 亿欧网 阅读616

中商情报网发布的《2014-2018年中国茶饮料行业市场调查及投资咨询报告》显示,目前国内茶饮料市场品牌集中化的趋势较为明显,销售排名前10位的茶饮料品牌的市场份额超过96%。业内专家认为,茶饮料行业整体进入成熟期。

茶饮料行业近年市场增长迅速,一方面许多大型食品/饮料企业摩拳擦掌地准备进入,娃哈哈的调味茶“茶咖”,农夫山泉的果味茶“茶π”已经呼之欲出。

而咖啡巨头星巴克,也宣布和美国最大的啤酒酿造公司百威英博合作,计划在2017年上半年推出一系列即饮瓶装茶。

另一方面,许多初创企业也以各种姿势扎进这个行业,有获得刘强东巨额投资、来势汹汹的因味茶,还有前面新消费内参报道过的主打草本健康饮料的Tmoji等等。

由咨询公司精英骆凡跨界创办的新式中国茶饮—“茶煮”因其精准的客户定位、“一流地段二流位置”的选址、“中学为体,西学为用”的产品法,加上“店长合伙人”制度保证服务,在短短几个月时间,“茶煮”成为大众点评上京城茶饮类第一名。

以下是“茶煮”创始人骆凡自述其创办“茶煮”前后的思考和心得。

看好消费升级,咨询公司精英要做“新式中国茶饮”

2016年,看好消费升级的的趋势,我果断辞职来到北京,创办了名为“茶煮”的新式茶饮店。

通过采用管理咨询行业的“合伙人制”,几个月的时间,将店铺做到大众点评全5星评价,在所有北京饮品店里排名第一。

开店做茶饮,第一步就是选址。

麦当劳的华北区总裁赖林胜统计过,一家实体店绝大多数的顾客都来自于周边,其中92%以上的客户来自周边3公里之内的范围,而75%以上的客户来自于周边750m的范围。

零售界常说的(选址、选址、选址)之所以重要,就是因为选址本身决定了店铺的客户群体。

并且,对于一个初创公司,早期的客户群,往往影响、甚至决定了后续的其他客户群体和品牌长期发展方向。

如果早期选址不当(客户群选择不当),不但单店的收入会受影响,对长期的发展也不利。

那么,新式茶饮店的客户是谁呢?经过仔细的研究和调研,我们把客户定义为:高收入的都市白领。

我们又进一步将他们细分为3种:意见领袖、独立思考的人和被影响者。

我们的早期客户应该是其中的意见领袖。所以制定的战略就是抓住意见领袖,然后从他们这样的高端的人群向其他人传播。

18世纪时,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想鼓励民众种植美洲新引进的作物—马铃薯。但普通民众对于这种其貌不扬的植物很不感冒,政令怎样推行都无法实行。

路易十六想出了一个新方法:鼓励皇族和高等贵族的庄园种植马铃薯。民众们看到贵族开始种植马铃薯,便纷纷效仿,没过多久马铃薯就成了法国的第一大作物。

在18世纪,国王和贵族们是意见领袖。在21世纪的中国白领群体里,谁又是意见领袖呢?

我们的结论是:25-30岁左右的海归青年是意见领袖。他们影响着一线城市的同龄白领,后者影响着二三线城市的同辈,然后再逐渐扩散到社会的其他人群。

首先,我们把店铺定在北京,因为这里是全国文化中心,聚集了最多的海归青年。

接下来又开始考察北京的各个区域:

排除了中关村,因为人群良莠不齐且流动性大;

排除了三里屯,因为娱乐气息过强;

排除了798、雍和宫,因为人群小众而不强势。

最后我们把选址定在国贸CBD,临近国贸三期、财富中心等高端写字楼,同时在高端社区“新城-国际”附近,周围有大量的海归青年工作、生活。

具体到最后,我们选择在一家星巴克的对面开店,因为星巴克本身就是白领人群的聚集地,可以利用星巴克来吸引我们的目标客户。

确定了我们的目标客户,以及他们的活动范围,接下来的问题就是:作为一家新式茶店,我们应该销售怎样的茶饮品,才能满足这些客户的需求?

在茶煮上市之前,市场已有的茶饮主要是3类:

1、功夫茶或者茶道会所,顾客往往是年龄较大的商务人士;

2、台式奶茶店,往往是一个档口摊子,代表是贡茶、CoCo等;

3、英式茶/下午茶,代表为TWG,Davis’Tea等。

对目标客户深度调研,并进行市场对标之后,我们确定了自己的定位定位:“新式中国茶饮”。

海归青年白领对茶饮的要求是:符合发达国家消费方式,但同时具有中式文化属性的产品。

台式奶茶店因为使用极其不健康的奶精作为主要原料,定位形象也偏low,不是他们的那杯茶。

而英式茶,则从口味和文化底蕴上都不够吸引人。我们不选择英式茶的另一个原因,就是如果选择做一个品类,只有做到这个品类里的第一,才能取得超额利润。

而我们团队做英式茶,从传统、工艺等方面来讲,都不具有足够的竞争力,所以不做。

最后,我们选定了“新式中国茶饮”这一概念,基于这一概念,我们确定了以下几个方面:

名称:茶煮

寓意:根据唐朝陆羽《茶经》记载,采用中华文明鼎盛的唐宋时期的经典煮茶法,并根据现代口味加以改良

产品:手工现煮茶饮

可以具体分为以下几类:

—纯茶类:现煮的普洱、乌龙、红茶、绿茶等;

—茶拿铁:鲜奶和茶煮出的鲜奶茶;

—花果茶

其中,纯茶类产品针对的是商务会谈的需求;茶拿铁和花果茶针对白领工作时“喝点好喝的”的需求。

制作方式:手工现场煮制(一份大概耗时2-3分钟)

总的来说,对茶饮消费品,我们采用了“中学为体,西学为用”的路径,即在饮品类别、口感、制作方法等核心上延续中式传统。

但在外在的表现,比如店铺装修、包装、出品速度、起名上采取了现代表达,使得客户在感到产品亲切熟悉的同时,也感到“传统中式饮品”换了“新瓶子”的惊喜。

采用店长合伙人制度,让店里充满“人性”的气息

一家店铺对客户提供的价值,除了产品、环境之外,还有服务。

我一直认为,产品和环境对顾客来说是必须达到的基准因素,而服务才是能够吸引顾客回头的附加因素。

而这三者中,最难达成的就是服务。

良好的服务不是简单的礼仪培训就能够达到的,而是企业战略、组织、文化、绩效、薪酬各个方面反映出的结果。

举个的例子:如果一位员工因为在公司工作不快乐,那么就算他按照“礼仪准则”露出微笑,客人也很容易察觉这是装出来的假笑。

反之,如果一位员工热爱自己的工作,从心里感到快乐,那么客人会在和他的互动中,自然而然地感觉到他自内而外散发的快乐,并受到感染。

虽然这个道理人人都知道,但绝大多数的连锁店铺,都会在店铺数量增多,雇佣的店长取代创始团队后,逐渐将工作重心放在短期财务数据上,渐渐忽视服务,最后导致服务质量下降。

那么,有没有方法,可以在公司规模不断扩大、店铺数量不断增多的过程中,解决这个问题呢?

我想到了咨询公司的合伙人制度。

在一家咨询公司,合伙人对公司的项目投资全权负责,盈利时获取收益,亏损时承担损失;合伙人是客户关系维护经理,同时也往往是公司的股东和管理层。

因为合伙人本身就是投资股东,并把工作视为自己的长期事业,他们追求长期的客户满意度的意愿盖过了短期绩效。

这样,虽然咨询公司的规模很大(大型咨询公司年营收在20-40亿美元左右,而Big Four等专业服务公司可以达到400亿美元),但服务质量并不会因为规模增大而降低。

经过考虑,我们把咨询公司的合伙人制度应用到了店铺里:由我投资到店铺里成为“店长合伙人”,自己负责日常的运营,接待工作。

因为作为股东投入了大量资产,因此我对店铺十分上心,几乎天天都在店里接待客人。

和客人互动时,我把客人当作我长期的合作伙伴,因此可以灵活地满足一些优惠、打折、定制饮品的需求。

甚至,我把自己的个人联系方式也留在了店里,客人可以随时联系我的微信或电话。

其他店里的同事以我为榜样,客人来时都会得到亲切的招待和服务。这样做肯定会累一些,但“店长合伙人”制完美地保证了高服务质量,同时有以下好处:

首先,店长合伙人在店里时,客户的所有问题都能得到及时的解决。

一些客户的定制化需求,比如定制饮品、购买一些非卖品,或者投诉等,其他店员可能无法决策,但店长合伙人在场可以立即拍板,灵活地满足客户的需求。

其次,由于和客人成为朋友,店长合伙人能够第一时间从客人处听取到不足和需要改善的地方,大大提高了改进和迭代的效率;

最后,店长合伙人与客户认识,并且成为朋友,客人感觉在购买茶饮之外,和这家店的老板产生了关系和亲切感,并且因为“这家店老板是我朋友”产生一种荣誉感,还会经常主动带领、介绍其他客人去。

“店长合伙人”制度绑定了投资店铺的股东,以灵活地形式,达成了高标准的定制化服务,并让店充满了一种“人性”的生机,这种生机恰恰是顾客需要,而连锁店铺最缺乏的因子。

茶煮店开业以来的这几个月,没有收到一条公开的差评,全部是4星到5星的好评。我们背后没有任何资本和关系运作,短短几个月时间,在大众点评北京区域10万多家饮品店里,做到了排名第一,在甜点饮品大类里的排名也是前20。

初创茶饮企业,只有拒绝星巴克模式才能取得成功

“茶煮”开店之后,越来越多类似的新式茶饮店不断涌现。

电商大佬在华东地区豪掷资金开茶饮店,华南地区的奶茶店在风投鼓动下谋求升级,香港连锁开始打造港式茶店……

每家产品和风格不同,但口号却大都一致:打造“茶饮版的星巴克”,即通过提供可供公众休息活动的较大店面,以空间赋予的溢价售卖饮品,让茶饮店成为和星巴克一样的都市“第三空间”。

将星巴克作为标杆,死磕星巴克,俨然有“秦失其鹿,天下共逐”的感觉。我们却认为,“茶煮”这样的初创茶饮企业,必须拒绝星巴克模式才能取得成功。原因如下:

首先,星巴克模式决定性的成功之处在于其拿地能力。通过强大的品牌引流能力和谈判能力,拿到商圈最好的地段和较低的房租。

但初创企业因为规模和知名度有限,跟地产商谈租金的时候话语权有限。如果按照星巴克的规模(平均在200平米左右)来开店,单店的开店成本最低也在100万元以上,光租金成本就能占据营业额60%甚至更高。

前期这么大的投入,不是追求精益的创业公司能承受地起的。

其次,星巴克选址的方法论是“一流地段的一流位置”,核心是通过优势地段引流。

比如“茶煮”所在的万通中心,星巴克就在大门入口旁租金最贵的拐角处,面向CBD中央公园,这样可以使更多的人看到和进入。

但现在获取流量的手段太多,完全可以通过线上网络营销和口碑相传来达到同样的引流目的。

比如我们附近的伏牛堂,第一家店开在财富中心的地下室里,店门口的自有流量基本没有,所以租金特别便宜。

但通过《北大硕士:我毕业为什么卖米粉》这一篇文章,成功引来大批好奇的顾客。到现在,这家店43%的顾客来自于线上流量。

所以,互联网时代,流量不应局限于单一、昂贵的线下渠道。最后,星巴克的创始人和历史,决定了与其他连锁餐饮不一样的品牌基因。

早期的星巴克,是美国的三位大学教授开的,并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,反而由于创始人的高修养,吸引了大批嬉皮士、朋克和文艺青年,在店里整日讨论诗歌、艺术和ZhengZhi。

这些早期的人群给星巴克的品牌注入了很强的文艺感,引起了白领的效仿和传播,最后才成就了今日的星巴克强势品牌。

但如果创始人没有这种文化基因,就不可能成为和星巴克一样的品牌。咖啡巨头COSTA拼了这么多年,也没能做成第二个星巴克,初创企业又怎敢随便装B呢?

所以,我们深信,每一家伟大的企业,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基因,独特的定位,而不是模仿,如此才能在商业竞争中独树一帜。

所以,我们对茶煮的定义是“合伙人制茶饮店”。不通过重金拿地获取客户,而是在降低固定成本的同时,通过合伙人制度,用良好的服务和口碑吸引客人。

茶饮属于快消饮品,虽然毛利较高,但不是刚需,并且房租、人工作为大头开支,如果控制不得当,容易导致亏损。

拿一线连锁咖啡厅比如星巴克、Costa、Pacific举例,一家标准店每天接待约300位客人,以30元的单价计算,营业额约在9000人民币左右。

但如果采用“一流地段一流位置”的黄金位置选址,每月的房租可能在20万左右,扣去人工、食材等开支,基本不盈利。

除了模仿星巴克,通过品牌和谈判能力降低房租之外,有没有什么其他的方法提高盈利能力呢?

我们提出了“一流地段的二流位置”的解决方法。

茶煮将“一流地段”定义为高收入白领人群活动的区域,在具体选址上却不将店铺定在黄金的“一流位置”,而是选择“二流位置”,比如大楼的内侧、拐角等租金较为便宜的地方。

然后通过店长合伙人制,打造高质量的服务,形成极佳的口碑来吸引客流。这样店铺位置虽然不如黄金位置显眼,但仍在客人可以轻易步行达到的一流地段之内,保证客户可轻易找到的同时,有效降低了房租这一最大的成本。

最后说到品牌,品牌的本质,是客户对于公司的信任,但这种信任实际上是很脆弱的,一次不完美的服务,一杯不小心做错的饮品,甚至一个策划不很恰当的广告,都可能打破该品牌的形象。

一般的连锁店,品牌被视为最重要的资产之一。但对合伙人制的咨询公司却恰恰相反。

客户在选择跟咨询公司合作时,最重视的是哪位合伙人负责自己的项目,公司品牌反而不怎么重要。合伙人如果跳槽去了其他咨询公司,客户往往也会跟着跳槽。

原因在于,对于管理咨询这种高度定制化的服务而言,客户更加看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信任。

餐饮服务业是否可以借鉴这种模式呢?我们通过这几个月的运营经验,发现是完全可以的。

现在的”茶煮模式“就是两者间的结合:品牌和产品向客户提供标准化产品的baseline factor,而合伙人向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的beneficial factor。店长合伙人同时成了一位类似“自媒体”的存在。

客户和”茶煮“之间的信任,有一半基于我们的产品,另一半则基于店长合伙人。如此一来,不但大大提升了顾客满意度,而且将品牌运营和风控的成本降到了最低。

在此之前,餐饮业的默认方式从来都是缴付高昂的租金,占据有利的店铺位置吸引客流,大部分收入被投到房租上,导致员工薪资、食材质量的投入被压缩。

打个比方,这就像办网站却不注重网站质量,只专注于买百度的流量点击一样。我们想通过茶煮的合伙人制度,提高服务质量和口碑,将更多的资源倾注到“人与服务”之上,改变过去的成本结构,让更多的员工和顾客享受到快乐的服务!